top of page

跨域共感
劉美珠 陳美靜

劉美珠與陳美靜老師帶領學生透過身體覺察與手模製作,探索臺東的在地文化。課程強調「身體」作為感知臺東的媒介,學生們透過靜心、呼吸練習及藝術創作,進行身體動能的探索與表達。最終,學生們將手模作為表達自己對臺東的感知和記憶的載體,並藉此提升身體素養與藝術創作能力。

  一系列以「身體」為媒介的學習活動,旨在幫助學生重新建立與自我、他人及環境的連結。課程以臺東的自然環境與「慢活」文化為核心,強調身體覺察與藝術創作的結合,並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臺東的在地文化。

  課程的設計首先從身體的覺察開始,學生們學會了如何靜心呼吸,通過不同動作的緩急變化,感受呼吸對身體的影響,進而提升身體的敏感度。透過肌膜球等工具,學生們學習了如何感受胸腔和內在空間的變化,並進一步理解身體與地心引力之間的關係,學習丹田呼吸法來增強身體的覺察能力。

 

  在進行身體動作的探索過程中,學生們逐漸進入到以「手」為載體的藝術創作環節。課程中的一個核心活動是製作手模,學生們通過觸摸自己的雙手,感受其形狀和質感,再將其轉化為藝術表現。手模不僅是身體感知的延伸,更成為表達學生對於臺東地方文化與自己身體經驗的具象化形式。

 

  這些創作活動不僅讓學生在藝術實作中發揮創意,也讓他們在動靜結合的過程中,感知到臺東在地的環境與人文特色。透過身體與手模的對話,學生們在課程中逐漸建立起對臺東文化的深層認識與個人情感的連結。課程的最後,學生們以手模作為媒介,編寫並表達自己對於臺東生活與學習的感受,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個人特色的藝術作品。

 

  在這個課程中,學生們的身體素養得到了顯著提升。起初,許多學生因為長期缺乏身體活動而表現出僵硬的動作和低落的能量。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逐漸克服了這些困難,學會了如何使用自己的身體表達情感和創造力。這一過程也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互動,尤其是心動系的學生,通過身體訓練與藝術創作的結合,帶動了其他學生的參與與表現。

 

  課程中的實作環節設計富有挑戰性,學生們不僅學習如何使用身體進行藝術創作,還學會了如何在團隊中合作,發揮集體的創意。課堂上的活動,如呼吸練習、雙手舞對話、雙腳的小劇場等,都促使學生們進行跨學科的學習,並讓他們的藝術創作與身體動能形成有機的聯繫。

 

  最終,這門課程讓學生們在臺東的土地上,透過身體的探索與創作,發現了更豐富的地方文化意涵,並將這些感受轉化為個人的藝術表達。在未來的教學中,老師們將繼續探索如何運用身體知覺來提升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臺東這片土地所蘊含的文化與情感。

bottom of page